?
當前位置:主頁 > 知識園地 > 家庭教育 >

教育孩子要教育他吃三樣東西:吃飯、吃苦、吃虧!

更新時間:2023-09-16 08:36:00   來源:

教育孩子要教育他吃三樣東西,第一吃飯,第二吃苦,第三吃虧。吃飯吃的好,可以獲得身體的健康。

 

能吃苦耐勞,尊重自然,敬畏圣人,這個心就健康。不怕吃虧,肯把好處給別人,那靈性就健康。健康,分為身體健康,心健康,靈性健康。

 

吃飯

 

要懂得吃飯,從吃飯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對自然造化有感恩之心。首先就是對吃的。

 

第一

讓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每一頓飯。這種感恩包括對大自然各個季節給我們帶來各種當季的美味,包括對制作這些食物的人,也包括給我們補充營養和能量的這些食物。這種感恩的心情,比起拿筷子的方式,比起吃飯的坐姿,更應該作為一種家庭的文化,不斷傳承下去。

 

第二

培養孩子先讓長輩入座,并先給長輩盛飯。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在孩子小的時候,家長就要做好示范,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,并先給長輩盛飯。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,晚輩不應先吃。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,孩子應雙手把碗接過來,表示對長輩的尊敬。

 

第三

培養孩子正確地拿筷子。單單是一個用筷子,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很有教養,我們老祖宗發明了筷子,一種道具可以用于各種食物,蘊含著深厚的“以不變應萬變、以簡單應對復雜”的傳統文化精髓,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傳承的。

 

第四

避免讓孩子在盤中翻來翻去。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盤中翻來翻去,有的孩子甚至將自己喜歡的菜全部夾走,而把不好吃的留給別人,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,并且顯得比較自私。

 

第五

要求孩子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干別的事情。吃飯的時間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,也是加強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,孩子也會有很多事情想與爸爸媽媽分享,請珍惜這段時間。畢竟在這么繁忙的現代社會,一家人和和美美地、不受任何打擾地在一起吃一頓飯,其實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。

 

第六

培養孩子飯后幫助清理餐桌、收拾碗筷或者幫助洗碗的習慣。對大部分家長來說,春節期間,跟家人、客人一起進餐的機會比平時多,而這也是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的極好機會。

 

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獲得別人的稱贊,所以,家長要從平時就開始關注孩子的餐桌禮儀,這樣到了一定的場合,才不會出現一些本不應有的尷尬。

 

吃苦

 

孟子告誡人們:“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。”老人們也常說:“小虧不吃吃大虧,小苦不吃吃大苦。

 

就是說,孩子在小時候,吃一點苦、遭遇一些困難,是好事。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,而承擔孩子的責任,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,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,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。

 

我們總在說現在的孩子不懂事,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的太好了,不讓他們懂事。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,能為他人著想,體諒父母,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,讓他們識得人間疾苦,懂得珍惜懂得體諒。

 

吃虧

 

吃虧是福,古今亦然。

 

在現實生活中,許多父母認為,孩子太老實就會吃虧,總是吃虧就無法適應激烈的社會環境,因此許多父母都在教給孩子不吃虧的方法。但是,過于強調不吃虧,孩子不是過于霸道,就是斤斤計較。

 

與人為善,是人格健康發展的前提。作為家長,首先要讓孩子發現周圍人和事的美好,尊重愛護一花一草,善待每一個人。

 

其次,不要事事爭強好勝,讓孩子適當吃點虧,心胸才能更加寬廣,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,用寬容化解矛盾。最后,告訴孩子,霸道是一種愚蠢的行為,只會讓自己失去人心。

 

教孩子學會吃虧,并不是叫孩子無原則地順從別人,而是教孩子學會謙讓,學會理解和寬容他人,學會以理待人。
 

本文素材、圖片、字體均來自互聯網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僅用于學習交流,如有侵權立即刪除!

 

?
多家校區 多重選擇 就近選校
南陽格瑞特教育培訓學校 版權所有
地址:南陽市中州路與永安路交叉口西北角萬達國際A座6樓
豫ICP備16032498號-1
技術支持:華胥科技
中文字幕日韩人妻在线乱码_欧美色精品视频播放在线_亚洲无毒精品无码AV在线_亚洲欧美另类影院